謝三泰 鹹水煙 | 視角ViewFinder

精選商品
    鹹水煙  |精選商品

    鹹水煙


    作者|謝三泰
    售價已含運費

    建議售價 $1,800

    特價 $1,700

    數量



    這是一本以散文體的紀實型式,用鏡頭書寫的人文風土誌。——張照堂

    作者|謝三泰

    鏡頭裡的澎湖鄉愁

    澎湖冬季會刮起強勁的東北季風,季風從海邊吹來飽含鹽份的海風和水霧,這潮濕、黏稠又帶點鹹味的海風,被澎湖人稱為「鹹水煙」,「鹹水煙—澎湖印記」(Salty Mists:In Memory of Penghu)是本珍貴的澎湖攝影集,也是旅外澎湖人心裡,那如「鹹水煙」般無法抹滅的濃濃鄉愁。

    謝三泰從80年代起,開始以相機記錄自己眼裡的澎湖,書中收錄的照片最早拍攝於1984年,一直到近期,照片橫越80、90年代至今。陸續拍了三十多年,數百卷的底片和數千張的照片,他的鏡頭裡,有著不一樣的澎湖風土人情。

    這些照片記錄了澎湖純樸的漁村風貌,跟大自然拼搏、臉上刻畫著風霜的海島居民,以及在信仰前,虔誠的面容。還有與一般觀光客印象大異其趣的澎湖風景,在猖狂的東北季風肆虐下,蒼涼荒蕪的地景樣貌,這不是盛夏花火節、燦爛擁擠的澎湖,這是一個離鄉背景多年,澎湖子弟眼裡、籠罩著淡淡鹹水煙,有些苦澀、有些艱辛,得低著頭、頂著強勁東北季風前進的澎湖。

    書籍請來攝影家張照堂擔任影像主編,張老師以散文般的視角,重新編輯排列謝三泰鏡頭下的澎湖人、事、物,並為文「歲月島嶼」收錄於書尾,講述他對「鹹水煙—澎湖印記」系列照片的感覺。在張老師眼中,「一望無垠的荒原土壤、巍然矗立的玄武岩山坡、隨風飄盪的丘陵草原、無盡延伸的泥石道路、黃昏暮色下的墳堆墓群 … 這些無人的場景,在三泰的鏡頭下,既寫實又寫意」。而照片裡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面容,「陰霾中孤立在漲潮海邊的小孩、孤獨瑟縮蹲在堤岸吸菸的男子、站牌下蹲坐等車的老夫婦和圍巾裹身只露出一隻眼睛的婦人、碼頭上、船艙裡的少年和婦人、沿海堤防上戲玩的小孩和佇立看海的老老少少等等,這些畫面不是絕對客觀的紀實,裡面有許多主觀的感情投射。對三泰來說,這些都是童年記憶和遊子鄉愁的寄語與傾訴。」。

    雖然從80年代起,謝三泰即不間斷地拍攝故鄉澎湖,但這些照片卻不曾公開發表過,直到2018年才應策展人張照堂及沈昭良的邀請,成為「回望—台灣攝影家的島嶼凝視1970-1990s」聯展作品之一,同年3月於台中國美館展出、7月移師日本山梨縣清里攝影美術館續展。
    在累積多年,無以計數的底片後,現在謝三泰決定將這些代表自己成長歷程,對故鄉澎湖無法言喻情感的影像集結出版,「鹹水煙—澎湖印記」不只是他攝影生涯又一件作品,也是他耳順之年,對人生的一項回顧。

    謝三泰1958年出生於澎湖一個名叫安宅的小村落,老宅外頭不遠處就是大海,海邊淺灘是他童年的遊樂場,釣魚、游泳、撿拾貝殼,在物質匱乏的年代,海邊也是他補充養份的地方,垂手可拾的魚貝類,是至今難忘的美味記憶。20歲之前,澎湖是他成長的一方天地,就讀水產學校的他,曾想像自己就像周遭的親朋好友,當個船員、跑船為家,他也真的試過。

    一直到20歲當兵時,第一次離開澎湖到台灣,見到了從未見過的高山、河川、火車,開啟了他的眼界,同時接觸了台灣本土文學,試著從自己的雙眼和文學作品裡瞭解台灣。當兵時,買了生平第一台相機,從此相機成了他探索世界的工具,代替雙眼,記錄下所見的土地與人、事、物。

    三十歲才到台北,投入媒體工作,謝三泰曾經是新聞圈內大家熟悉的資深記者,從台灣戒嚴、解嚴前後,他經歷過廢除國大、總統民選,也曾站在六四運動前的天安門廣場,在台灣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那些年,他幾乎無役不與,多年的報社攝影記者工作經驗,讓他累積了無數的關鍵影像,也練就一雙銳利的眼。近年將鏡頭焦點關注於庶民生活、勞工朋友、弱勢族群、環保等議題。

    關聯產品

    • 台灣美術家一百年:潘小俠攝影造像簿
      作者|潘小俠
      作者簽名版
      售價已含運費
      購買後一週內寄送

      台灣美術家一百年:潘小俠攝影造像簿

      $910 $960
    • 臺灣作家一百年
      作者|潘小俠
      絕版書
      作者簽名版
      售價已含運費

      臺灣作家一百年

      $2000 $2000
    • 狗眼人生
      作者|葉清芳
      絕版書
      售價已含運費

      狗眼人生

      $1170 $2000

   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

    Faded Short Sleeve T-shirts

    鹹水煙

    作者|謝三泰
    售價已含運費

   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   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
    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
    --培根